
学员简介
一开始她是在天朝基隆港用了4年时间修炼管理科学,也就是Bachelor of Management Science,拿够了奖学金,靠着前十排名,打入钱庄圈,5年间好好地历练了一下自己之前装备在身上的一堆技能,像什么会计审计建模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还有法律巴拉巴拉各种先进的管理思想、方法、组织和技术,以及数学和计算机模型对运营管理、组织管理和技术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决策和组织实施这种“在校大学生转化高级专门人才安装包”。
而2016年则是“鹅姐”Lydia的“南洋元年”,她在自己荣升钱庄副总管的紧要关头,来到了新家坡声名远扬的“大农村学校”,再度挑战自我,钻研起 Business Model, Corporate Finance, Venture Capital Financing, Strategic Management,没有悬念,一如既往地收了奖学金之后,还把自己传送到了地球另一边常春藤上的计算机民工自我增值培训中心搞了一年科技创新创业项目。
1. 特别“有钱”的工作怎么找到的?
“【求职信,简历一个也不能少】
请Jane导师一遍又一遍地加工润色求职材料,第一时间建议职业机会,时常沟通一些本地职场求职的注意细节,并及时进行模拟面试,整个求职过程步步为营,很顺利,比盲目海选省去了很多弯路。
【态度端正】
你这“有钱”的定义是什么呢?我在银行系统这些年,Money在眼中是数字,比如说,2015年单合理避税就能给部门省出来570万数额的人民币,更不用说现在每天新币市场上的交易操控。有一个良好的金钱认知,是在这行站稳的前提条件。所以面试的时候面试官也会就这方面对你进行基本的评估。
【知识支撑】
我本身有财税相关的工作经验,理工背景下还专门学习了百思拓的课程”Financial & Banking Industry Knowledge Course (BestTop), Singapore“。这对于其他没有专门培训的竞争者来说,你就会有明显占些优势。至于具体操作技能,这个倒不用太担忧,因为入职后,公司也一定会有专业的一套培训系统来让保证员工可以尽快上手。
【天赋加持】
本质上这确实是一份与钱打交道的工作,入行反而没有太严苛的专业门槛,但真正能玩转起来的话,能力多维发展的人是比较占优势的。
【兴趣为王】
我进这一行,前期积累的经历和志趣这两方面因素影响比较多,但喜欢挑战自我或者真的是热衷于操盘交易的人入行弄潮,逆袭称霸的案例也不少见。”
2. 这份工作怎么样?
“【年轻●资本】
Day trader 是一份节奏紧张刺激的工作,需要高度集中精力去分析并决策股票的买卖,稍有迟疑就有可能造成巨大损失,所以充满着挑战,年轻人既有精力体力,又有冲劲干劲,在这种分分钟暴富与破产的交易风暴中,不断地得到历练。
与这种高压情绪节奏持续并行的除了时间,就是真正的交易本金Money,保持资本才是能继续走下去必要因素,成为一个Day trader 免不了交学费,更重要的是要迅速掌握规避风险的能力,可以做到及时止损。即便屡战屡败仍要给自己设置赔率容忍期限,不能一味恋战。
【过山车式的财富之路】
专业过硬不一定保得住上一分钟如水般倾盆入囊的真金白银,千锤百炼后的老辣心理才有可能留下一角江山。干这一行,万千钱财总如过眼云烟,看得太重就会分分钟上天堂又入地狱,做得好可以半小时内就能收割整月的工资,一招未出对,看走眼,就又搭进去半年血汗钱。在翻云覆雨中时刻保持自己的清醒,对待金钱不卑不亢,运筹帷幄的人走的最远,赚得越多,干的时间越长。
【起底基本薪水】
保守一些,一个月拿回来两个驴包的budget是拿的出来的,所以尽管是新血入注新加坡市场,仍然会比一般求职者至少高一半左右平均工资。”
3.心态上是否适应身份地位的转换?
“【“新式”社会VS“天朝"人生】
新加坡的精英高竞争职场做派是出了名的,所以当我决定转战狮城之前就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坚持认为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并且高度保持职场礼仪应该能顺利适应过渡期。真拿了offer去上班之后反倒出乎意料地发现,这份工作的同事,并没有那种各扫门前雪的紧张情绪,都是相当友善,我想大概是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凡是做得好留下来的,都是有自控自律能力的人,所以人际交往起来也会很省心顺利,不会出现过多的无效社交与消极气氛。
这种充实的工作节奏,是不能与天朝那种特有社会主义工作状态相比的。完全不同的社会交际文化,形成了截然不同的职业气场。在国内花大篇幅着重培养的工作内容有可能在这里根本用不上,想更快适应,还不如赶快掌握本地工作交流中的某项细节技巧。
所谓身份地位的转换都是无形的。是外界与自己设置的一种固有的思维模式。如果都更换战场了还没改变视角,那因此形成的落差与过渡期漫长就是无谓的。
我自身不觉的有任何的不适应,还是那句话,找准了自己的定位,明确了方向,就坚持下去呗,无为东西。”
4. 这么多年来有没有什么“秘技”傍身?
“【做人比做事重要】
要说什么”秘技“,其实并没有多高深的诀窍。咱们国内叫社交技能,在这边常说的是Networking。多与人交往,并保持一份赤诚,就是在为自己打开一扇窗。其实我现在工作的地方,有一位高管,竟然还是我国内就职时顶头上司的一位客户,就新加坡金融市场不断在国内以及东南亚开发市场份额的趋向而言,我这种偶遇并不算稀奇,可正是之前工作搭建起来的好人缘,现在成为了我在新加坡组建人脉的一个好的起点,我初来乍到却已经有了比同阶同事更进一步的internal referal, 就目前而言,对我在公司的发展是有益无害的嘛。
【“借力”发力堪比“隔山打牛】
我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决策偏好,就是”能代理的尽量不亲自上阵“。我很早就意识到”沉没成本“的重要性,时间是有限而不可逆的消耗成本,金钱却可以累积。同样一件事情,花钱可以快速解决的,我如果选择耗费宝贵的时间去验证,那总感觉是对当下的不负责任。因为每天都有更重要的事情,新的知识等着人去学习,吸收,应用。这些东西是无形的增值财富,也正是不断武装头脑,才能够做出决策,最快选择最优工具处理事情。比如百思拓项目,1对1的导师按照预约好的时间,来一条条考核验证,评估优化我,这种冲刺求职,比起懵懂般海投等待机会的人们要高效太多。”